星期日, 四月 01, 2007

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分析中国网校

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是能够学以致用。我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最大的收获就是能用它的一些基本思想来分析问题,这是我最大的学习心得。

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方面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方面是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同志早在一九三0年就强调调查研究是一切工作的第一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在联想网校建立之初就开始担任编辑一职,至今已半年。我想结合我的社会实践谈一下中国的网校。

中国的网校是一个很新的事物,它出现于90年代中期。它以互联网为基础,面向中学生提供网上的教育服务。互联网络在90年代的飞速发展, 为网校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将互联网用于教育,中国做的是很快很好的,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网校的出现适应了中国的国情,众所周知我国最大的问题是人口问题,它导致了一系列其它的问题,教育便是其中之一。“高考”,意味着极其激烈的竞争,二选一的比例,逼得每个学生不得不寻找一切可能的方式加强自己的实力,于是网校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与参考书热、家教热的出现是一致的。

网校不同于家教、电大、函授等,它有其自身的巨大的优点。网校有极大的灵活性,学生可以选择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接受网校的服务,完全不受时空限制;网校有很大的即时性,它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进度即时变换教学内容,这是市场上的参考书和教育软件所无法比拟的;另外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学生和老师之间更易沟通,所谓“情商”对学习的负面影响大大降低,学生没有同学之间的压力,学起来更加轻松。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网校在中国迅速成长起来。我比较熟悉的就有:联想,一零一中、五中、国联、四中等网校,而且目前还有更多的网校在建设中。

客观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我们不仅要研究客观事物的矛盾的普遍性,还要研究它的特殊性,只有正确认识了中国网校的特殊的矛盾,才能解决它,使中国的网校更好更快的发展。中国网校面临的矛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 是国家对教育的垄断(请恕我使用这个词)。高考指挥棒既是目前教育相关产业发展的动力,又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发展。请看国内各大网校的主打栏目,只有一个:“同步教学”。网校不得不将自身定位为学校教育的一根拐杖,网校的工作说白了也就是笼络一批教师,按照学校教学的进度写教案、辅导材料,再放到网上供用户浏览,然后即时地回答一些学生的提问。网校无法针对学生的个性提供不同的服务,各大网校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没有特色。

第二, 是用户与购买者的不统一。网校的用户是中学生,但花钱的却是学生的家长。这是商品经济中一个很特殊也很有趣的现象。这就使网校提供的服务摇摆不定:既要吸引学生又不能得罪家长。而这两代人间的代沟是明显存在的,特别是对待互联网这种新鲜事物,双方分歧更加明显。要想同时讨好双方,网校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手脚放不开。有些栏目想开设,考虑家长投资可能减少,于是不敢开;有些栏目开设了,由于讨好家长,却又得不到学生的热列响应,摆在外面只能起到一个负面的广告作用。

第三, 是师生比。在学生(用户)看来,在网校接受的辅导,好像是整个学校或整个区最好的老师为自己服务,其实并非如此。现在各个网校多数是重点中学的附属公司,网校的老师也多是各中学任教的高级、特级教师。这些名师多为学校的教学骨干,承担着很重的教学任务。在网校的工作不过是一种副业,这就决定他们对网校的工作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他们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在网校高薪重赏之下会写出很精美的教案;另一方面在期中期末网校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会为了对自己的学生负责而打发网校的工作。因此,实际上用户不过是在老师任课班里的一个最不受重视的虚拟学生罢了。而且老师还不必对此学生的成绩负责。

第四, 是目前国内网络自身的毛病。由于电信部门的垄断,中国互联网服务质次价高。网络速度缓慢,极大地限制了网校栏目的开展和内容的设定,大量寓教于乐的东西无法实现。

以上矛盾的解决仍然可以通过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寻找答案。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国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就是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在“网络社会”中,广大的网民就是网校可以依靠的群众,只有让网民能够较自由地进入网校、参与网校,才能使网校得到发展。当然这与网校的经济利益有冲突,但确属“内部矛盾”可以调和解决。目前,网校多是按月、按季收费,一次性付款少则数百,多则上千,而学生所能自主支付的金钱一次最多不过几十元,这就如一道高高的门槛将大部分人拒之门外,同时这就导致了前述的第二条矛盾。我认为应当调整网校的收费方式,采用在网上银行的付款方式将每月数百元的费用化整为零、按次收费,每次所花费用很少。这样就可以使更多的人进入网校。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增加了与网民接触交流的机会,易于提高服务质量,还可扩大用户群,同时解决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可以使网校在栏目设置内容编排上不再畏首畏尾,真正面向用户提供服务。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尤其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网校的建设不也是如此吗?我认为网校必须从中学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实体,更重要的是拥有自己的,专职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的基础,不论是在实际的学校还是在网络上的学校都是如此。只有拥有自己专职的教师,才能使教师将自身命运与网校的利益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网校工作中去,对学生负责,使之成为一个稳固的基础。

人类历史上的突出的进步,都是在解放思想之后完成的,相对论打破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量子力学打破了能量连续的观点,中国的改革开放打破了姓社姓资的框框……邓小平理论的另一武器就是解放思想。

网校也有一个不应存在的框框,一个应当转变的思想。老师上课,都是站在讲台上,比学生高一等,这在学校是可以的。但在网校就不行,网校的用户是学生,因为用户是上帝,所以学生是上帝。网校是商业机构,不是政府办的学校。网校不能以教育者自居,它是商人,是服务商。网校的一切工作都应是为学生服务——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尽可能提供一切学生想要的服务。

提供“个人化服务”将是网校的发展方向。网校和学校不同,学校是面向大众的,而网校的学生交钱是为了让网校为自己服务。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别比人与人高矮胖瘦的差别要大得多。服装厂有很多型号样式的服装,网校提供的则应更多,甚至于为每一位用户量体裁衣,定做一套教学方案,并根据用户状态作动态调整。这将是网校服务的最高水平,也是网校的发展方向。当然,这样做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我觉得,这样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大。也许开始时可以做到“按类服务”再到“按人服务”。目前的技术正在向这方面发展,cookie,PIII的序列号都是可用的工具,按照计算机发展的速度,技术上的困难不久就将消失。愿中国的网校经营者们早做准备,将中国的网校建得更好!

以上,是我学习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自己在网校工作以后的一点感想。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