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二月 19, 2006

anti-PCO

现代白内障手术日臻完善,phaoo+IOL植入术可以给大部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以清晰的视力,但目前可调节人工晶体的研究尚不成熟。因为可调节人工晶体要不断在视远及视近的状态之间运动,这明显是一个耗能过程。如果人工晶体自身没有供能部分,则只能借助周边组织来提供变焦的能量,可能利用的有虹膜肌肉的力量,瞳孔变化时光能的变化以及睫状肌的调节力。其中瞳孔变化时的光能变化极小,恐难以支付变焦3D所需的人工晶体变形力量,目前尚无利用虹膜肌力进行变焦的人工晶体设计,所有的可调节IOL均是利用睫状肌的调节力,那么囊袋纤维化将大下减低传导到IOL的调节力,使变焦力减小,甚至丧失。于是解决囊袋纤维化成了设计可调节IOL的瓶颈问题。
目前对抗囊袋在术后纤维化的方案,有两大类,其一是"no space no cell"理论,阻止上皮细胞进入后囊光学区方式很多如方边设计的IOL,紧贴后囊的IOL设计等,但这些设计并不能解决周边囊袋纤维化,一旦周边囊袋完全纤维化,睫状肌在调节时相当于施加作用力到一个固定的纤维环上,效果可想还知。
第二种方式是想通过尽可能去除囊内残余的晶体上皮来达到消除囊袋纤维的目的,如术中对囊袋的机械抛光。在已进行中动物实验中, 可以对囊袋封闭,然后通过细胞毒药物或低渗/高渗液体对囊袋灌洗来清除上皮细胞。但我认为这种方法尚存缺陷。
首先,对抗囊袋纤维化,实际上是在对抗机体的自我修复(包括小梁切除术),越是年轻的患者,自我修复能力就越强,而年轻患者恰恰是可调节晶体的受益者。从这点考虑,本实验的方法亦可考虑改进后应用于小梁切除术.
其次,晶体上皮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一旦有所残留,则上皮细胞是处于一个适于生长的环境中,当阻碍生长的不利条件消失后,如药物稀释,代谢,上皮细胞将迅速增生、进入修复阶段、再次纤维化。
因此,结合"no space no cell"和清除晶体囊袋内上皮细胞的理论,我提出了利用快速可控的机体修复代替晶体囊纤维化修复过程的构想。

没有评论: